牛為了自身系統運轉正常,身體核心溫度必須維持在接近38℃。才能保證牛的身體系統正常運轉。肉牛主要遺傳家牛(Bos Taurus),可以適應寒冷的氣候并且可以忍受低溫表現驚人的好。適應了的成年牛只長有厚厚的冬季皮毛外套,可以將中性溫度區延伸至6℃,通常指的是下臨界溫度(LCT)在中性溫度區內的有效溫度,是指牛不需要消耗額外的能量來維持一個合適的體內核心溫度。當有效溫度下降至6℃以下時,需要增加日糧的能量去維持一個正常的體溫,來滿足維持或妊娠需要并且保持膘情。
牛感受到的有效溫度受環境的影響,尤其是空氣溫度和風速。盡管人用的風寒指數可以預測牛的冷應激,但是由于牛增加的厚厚的皮毛外套,風寒指數并不能準確的決定牛的有效溫度。
然而對于美國中西部牛場典型的室外設施并不能完全根除冷應激,一些管理措施可以幫助降低冷應激并且減少潛在的健康風險和生產性能的損失。
庇護所
如表1所示,風可以明顯地降低牛感受到的有效溫度。另外,濕度和降水對母牛應對寒冷天氣有不利的影響。一頭體表潮濕母牛的下臨界溫度是15℃,相比于體表干燥的母牛,下臨界溫度是-6℃。因此,在冬季使牛群免受風寒和降水是重要的。最低限度,一個擋風墻是必須的,使母牛群免受1-2月常見的9-13m/s大風(5-6級)。
如果臨近冬季飼喂或產犢區域,在某些區域,像樹林、灌木林的天然擋風墻是可以有效的,并且低成本。使用干草捆或圓捆作為臨時擋風墻是低成本且可以放置在任何需要它的地方,盡管擋風墻由于它不透風的特點,后面有積雪會限制他們的有效性。
永久性的擋風墻可以提供有效的擋風,但需要在建設前有一些考慮,來最大化有效性。為了抵御突然的陣風,永久性結構應當至少用20cm粗的立柱,并埋入地下1.2-1.5m深?梢苿拥膿躏L墻,像用鐵管和交叉的木板結構,為了合適的支撐應當寬度大于自身的高度。擋風墻應當是多孔的,而不是封死的,由于封死的擋風墻后面會有積雪,并且正好在牛的上面。含有25%孔隙可以有效降低風速,并且仍然可以足夠的風通過擋風墻,雪花會落在10倍高度擋風墻的外面。比如,15cm寬的板子,間距5cm,可以提供25%的孔隙。典型的擋風墻,3米高的設計,考慮到長度,每頭母牛至少30cm寬可以提供足夠的庇護。所有的擋風墻應當垂直部署在盛行風向上。
雖然建筑和牛棚可以提供良好庇護,但是沒有合適的管理,設施設備也有出現通風和墊床的問題,尤其是犢牛。較差的通風會把濕度儲存在牛舍內,增加了牛呼吸道系統的應激。增加的濕度也會增加熱量的流失,這一點與我們提供庇護的目的相矛盾?臻g大小的需求取決于生產階段和使用時長,范圍很大。對于公牛和干奶期的母牛,臨時躲避暴風雪僅需要2-3個㎡,而長期永久使用則需要至少5-7.5㎡,一對帶犢母牛如果在室內的話,至少需要9個㎡。舍內的母牛養殖企業給母牛和犢牛提供了良好的庇護所,但是也需要增加設施設備,墊床和糞污管理的費用。
足夠好的干燥的墊床,通過在寒冷地面和動物身體之間提供了一個隔絕層,來幫助減少寒冷天氣的影響。在育肥場的飼喂試驗表明,在冬季飼喂期間,對于犢牛沒有墊床會增加20-40%的能量需要。當牛直接躺臥在寒冷的地面,它們會通過地面傳導損失身體熱量。因此增加了體感的冷應激。在特別寒冷的地面長時間的躺臥會導致凍傷。尤其是公牛的陰囊和母牛的乳頭。深厚的墊床可以提供阻隔墊層并且減少冷應激和凍傷的風險 。必須避免潮濕固態的墊床積累,保持牛的干燥,并且維持表皮有效的保暖來減少冷應激。
營養飼料
冷應激增加維持能量的需求,但是不影響蛋白、礦物質和維生素的需求。當母牛處在低于下臨界溫度,一個總體的原則,每下降一度(華氏度),母牛的能量需要增加1%。如當低于-6℃時,溫度每下降5.6℃時,對于中等體況,體表干燥的母牛,會收益于額外增加0.45kg玉米補充料。LCT下臨界溫度的確定,與風速、濕度、表皮厚度,水份和現有的泥濘有很大的關系。因此,體況不佳或體表潮濕的母牛比體況中等,體表干燥需要更多的能量補充。在這個條件下,這些母牛有更大的風險遭受冷應激,會得益于額外增加1kg或以上的玉米補充料。
在冷應激期間,母牛的本能反應是增加采食量。雖然增加粗飼料采食量會滿足幾天的時間,如果冷應激的時間延長超過幾天,能量補充料會比單純提供粗飼料更有益。
來自發酵的產熱會在采食后4小時到達頂點,這個會自然的增加身體的核心溫度。因此,在下午晚些時候或夜間飼喂母牛,會更好的利用發酵產熱,結果是在夜晚最寒冷的那幾個小時增加了身體的核心溫度。
瘦一點的母牛有更少的脂肪覆蓋,因此需要額外的營養來抵抗冷應激。將青年母牛和較瘦的成母牛從體況正常的成母牛中挑出來,以便更好的滿足對飼料資源的需求。
水
合適的飲水量是讓全身營養素流動所必須的。因此,如果飲水量受限,采食量會下降。在冬季的那幾個月,水的需要量是最低的,大概每100kg體重需要8.4L的飲水量。因此,牛場需要給牛群提供穩定的清潔的飲水源,臨近采食區域或擋風墻區域,以鼓勵牛群更多的飲水。
產犢
成年母?梢匀淌芎涞臏囟,潮濕的新生犢牛不行。在1月和2月產犢,生產者會面臨寒冷天氣的問題,在寒冷天氣產犢,適合的設備和計劃是確保產犢成活率的關鍵。對于提早產犢的牛群,設施設備上要求沒有賊風,干燥并有充足干凈的墊草,如玉米秸稈或稻草,并且應當準備配對牛欄,讓新生犢牛和母牛呆在一起1-2天。一個好的原則是準備充足的配對欄,占產犢牛群數的8-10%。
傳統的春季產犢是在最寒冷的冬季過后開始的,但是也會遇到春季暴風雪所造成的犢牛損失。當預報了暴風雪天氣,將待產牛群放在臨近產犢設備的區域。設施設備應當在秋季天氣允許的情況下,被徹底清潔,以及在產犢季節,每個圍欄空了的時候。犢牛處在寒冷條件下會很快被凍僵,尤其是在泥濘的環境下,新生犢牛體溫過低時(身體核心溫度低于37.8℃),需要額外補充熱源。許多情況下,將犢牛轉移至溫暖的環境后,犢牛會恢復過來。極度寒冷的犢牛需要更密集的熱源。將犢牛放置在40.5℃的溫水里,是最有效的取暖方式,但是在有些條件不太現實。暖箱可以使用,但是溫度不能超過40.5℃,并且需要良好的通風來保證氧氣的供應,同時降低濕度。一個核心體溫在32℃的犢?梢栽1小時的溫水浴內恢復過來,或者2個小時的暖箱內恢復過來。
種公牛
種公牛應當在冬季和春季產犢的母牛分開,以及在繁殖季節完成后和秋季產犢的牛群分開。種公牛由于更大的體重以及更低的營養需要量,更能適應冬季的天氣,但是墊床對于公牛圈是必要的。極寒的天氣會增加精子產量降低的風險,以及更低的精液質量。凍傷過后需要經過45-60天來恢復正常的精液生產,并且一些凍傷會造成永久性的傷害。
對于許多牛群,冬季月份是用來增加體重,以便在春季繁殖季節時達到一個合適的體況。和母牛一樣,年齡、體況和皮毛的情況影響著冬季的營養需要量,尤其是在冷應激期間。為了減少冷應激對種公牛的影響,在6歲期間維持一個合適的體況,提供一個合適的營養,飲水,避免受到風和降雨的影響,同時有合適的墊床。
制定應急方案
一些冬季的暴風雪可能給牛群帶來毀滅性的影響。飄動的雪花可能會困住牛群,蓋住飲水源,并且無法提供一個合適的飼料。如果可能,牛群要提前轉移到有墊草的庇護所里,那里可以提前提供飼草料。當暴風雪開始時,轉移牛群有可能很困難。在暴風雪來臨之前提供豐富的干草是非常有益的,可以幫助牛群抵抗暴風雪,并且以防萬一沒法按正常流程喂牛。一般,牛群會在強風暴來臨前增加采食量, 并會在強風暴來之后再次增加采食量,以彌補暴風雪期間帶來的采食量下降。新生犢牛在暴風雪天氣下尤其易患病 ,犢牛需要個干燥的區域,免受風和降雨的影響。理想情況下,這個區域僅允許犢牛進入,避免成母牛將犢牛擠出來或污染了墊草。如果可能的話,應當把妊娠后期的母牛在暴風雪來之前轉移至產犢區域。通常情況下,臨近產犢的母牛會在暴風雪來之前產犢。
冰暴對牛群來說是有挑戰的。牛行走在濕滑的表面會比較猶豫,恐慌,有可能會跌倒,導致受傷或流產。飲水和飼喂區域附近的結冰區域,可以通過覆蓋沙土、糞便或墊草組成的厚厚墊層,來減輕濕滑,避免滑倒。在暴風雪天氣條件下,牛群會隨著暴風雪的風向轉移至不安全的地區,然而牛群暴風雪期間會躲在庇護所里不想出來。
一些暴風雪會給管理造成嚴重的損失,讓牛群的福利受到損害。在暴風雪和冰暴天氣下壓倒的高壓電線會大片區域停電很多天或幾周。對于鄉下的養殖者來說,會嚴重影響給牛群提供基礎的必需品。沒有第二個能源供應,水箱會結冰,水閥會停止工作,拖拉機會無法啟動。手里有充足的燃油,一個發電機就可以提供充足的電力,不僅可以維持住宅,也可以維持牲畜。發電機應該每個月開機運轉一次,保持工作狀態。丙烷加熱罐可以是水箱解凍。
拖拉機在幾天里無法啟動或抵達牛群的時候,干草或墊草應當在它需要的地方準備好。通往獸醫間的道路應當被清理干凈,以便可以獲得藥物。受傷或虛弱的牛只也許需要安樂死,并將它們的胴體轉移出事發地。
應激方案應當準備好,當你不在的時候,隨時可以獲得。最基本的應急方案應當提供日常飼喂和護理措施,緊急聯系方式,以及一些應激物品的位置(發電機,燃油等)。
責任編輯:冰雨